2008年4月19日

湘繡工藝製作

1. 制稿
制稿是湘繡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好的繡品離不開一個好的構圖。此時,設計者腦中對於藝術領悟能否完全轉換成版面,制搞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一個高明的制搞藝人,能夠完全的將他面前的照片,圖案,甚至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物體按照設計者的意識用素描勾勒在一張小小的蠟紙之上。

2. 臨稿
勾勒於蠟紙之上的素描之後,要用一根細小如發絲的小針按照繡稿的細線刺出勻稱的小孔。完成之後,將已經裁好的真絲緞面放於紙稿底部,臨拓出一張張的繡稿。

3. 選料 :
定義:根據繡品的種類和工藝表達要求選擇最佳的底料。
原則:按單面繡、雙面繡選料;普通緞料和精品緞料選料。
底料的介紹:湘繡是以素庫緞、素軟緞、硬緞、交織軟緞、透明尼綸等爲底料,用各色真絲繡花線純手工精心製作的高檔、昂貴的手工藝品。具有極高的裝飾性和收藏價值。
主要品種及用途
①、素庫緞:簡稱硬緞,是一種材質較厚的真絲底料,主要以白、米黃爲主,因材質名貴,主要用於繡制極品、精品湘繡。
②、軟緞:材質較軟,以白色、仿古色爲主,主要用於繡制普通繡品。③、透明尼綸、透明真絲:以白色爲主,主要用於繡制極品、精品雙面繡。

4. 印版 :
印版定義:將製作好的手工模版用油墨印刷至底料(緞面)的過程。

5. 配色:
繡稿出來了,剩下的就是配線了,一般多種顔色,近兩千個色相,全靠配線藝人一雙眼睛根據設計者的思路配出恰當的顔色。
線料的介紹:線料主要分爲絲線、絨線、金銀線等。
線料顔色介紹:湘繡繡線色彩的豐富,是與其他繡種區別的主要特點之一。
據《雪宦繡譜》記載,有青、黃、紅、黑、白(以上正色)、綠、赭、紫、交、蔥(以上間色)9類,88種原色,因其深淺染製成745種不同的色彩。
湘繡繡工認爲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餘種色彩包括無遺。所以,湘繡用色基本上可稱爲"有色皆備"。

6. 飾繃:
意見繡品在刺繡之前需要將其緊緊繃於一個繡花棚架之上,並壓條,拉筋。在繡制的過程中還要根據需要換好幾次繃架。繃架根據繡品不同有大號的,中號的,小號的,高的,矮的,特大的,手繃近20多種型號,一般的繡品都選擇中號的繃架飾繃。


8. 繡製:
繡制在刺繡藝術中是極爲重要的一環。一幅好的繡品與一個技藝精湛的湘繡藝人是分不開的。通常一名湘繡藝人要達到繡制精品的程度非十餘年刺繡經歷不可,千針萬線遊走於繡稿之上,看線,選線,通常一名湘繡藝人要達到繡制精品的程度非十餘年刺繡經歷不可,千針萬線遊走於繡稿之上看線,選線,辟絲,分線穿針,斷線,一絲一縷上都極見功底 .

9. 拆繃:
拆繃相對於繡制來說比較的容易。將繡好的繡品細心拆下,除掉上面多餘的絨線和線頭。將已經繡好的繡品放鬆,拆下。但是整個過程需要非常的細心。

10. 整燙:
繡品繡制完成之後,應將其整燙。因爲繡線在近一百多度高溫下更能折射出絲質的光澤。讓整副繡品充滿了動感和活力。

11. 飾裱:
任何一件湘繡藝術品,都離不開精心飾裱。也是繡品的最後的工序。通常,一件繡品在飾裱和框架的選擇方面應與繡品的構圖和顔色搭配。


(百度百科)

湘繡簡介


1. 湘繡是湖南長沙一帶刺繡産品的總稱。

2. 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四大名繡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湘繡是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繡,吸取了蘇繡和廣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

3. 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顔色的絲線、絨線繡制而成。

4. 其特點是: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5. 在湘繡中,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子繡、剪絨繡、立體繡雙面繡亂針繡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

6. 從1958年長沙楚墓中出土的繡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就已有一定的發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繡衣物,說明遠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

7. 此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

8. 隨著湘繡商品生産的發展,經過廣大刺繡藝人的辛勤創造和一些優秀畫家參與湘繡技藝的改革提高,把中國畫的許多優良傳統移植到繡品上,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爲一體,從而形成了湘繡以中國畫爲基礎,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顔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繡品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百度百科)

湘繡針法介紹

1. 齊針:齊針是湘繡的基本針法之一,也是各種針法的基礎。平繡的針法是:起落針都要在紋樣的邊緣,線條排列均勻,且緊不能重疊、稀不能露底,力求齊整。平繡按絲理不同分爲直、橫、斜三種,即直纏、橫纏、斜纏。

2. 散套:散套是目前欣賞品中最常用的,也是運用得最廣泛的針法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等長線條,參差排列,皮皮相叠,針針相嵌。由於線條的組織形式比較靈活,絲理轉折自如,鑲色渾厚和順,繡面細膩平服,因此能夠細緻地表現花草翎毛等的生動姿態。

3. 施針:施針是繡制人像、動物、飛禽等的主要針法。它的特點是用稀針分層逐步加密,便於鑲色,絲理轉折自然,線條組織靈活。

4. 虛實針:由虛虛實實的線條組成,線條等長參差,由粗到細,排列是由稀到密,針腳亦逐步由長到短。

5. 亂針繡: 亂針繡因其表現力強,近年來已經成爲獨具一格的新品種。亂針繡粗看似亂,其實亂針:亂中有律,它是利用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摻合而成,能一次、再次地摻色。由於線條組織成交叉形,因而在摻合後,仍能保留多種色線的固有色。色彩摻和的次數不拘,直至光、色、形都符合要求爲止。

6. 打點:打點是傳統針法之一,歷史上多用它來繡制日用品。解放後,刺繡工人創造性地用它來繡制欣賞品,效果很好。打點繡是以紗爲底,按紗格經緯點斜繡,每點一針,聚集而成。

7. 戳紗:戳紗也是傳統針法之一,近年來用以繡人物的服飾,裝飾性很強,戳紗以紗爲底,用許多小幾何形花紋組成圖案。

8. 接針:短針前後銜接連續進行,後針接前針的末尾連成條形。

9. 滾針:兩線緊撚,連成條紋,線條轉折比較靈活。無論繡直線或曲線都比較恰當。

10. 打子:也是刺繡傳統針法之一,即用線條繞成粒狀小圈,組成繡面。因爲每繡一針見一粒子,所以稱爲"打子繡"。在欣賞品中多用來繡花心;或單獨用來繡靜物,如花籃等。

11. 擻和針:針法組織與散套大同小異,不同的是散套針線條重疊,擻和針線條平鋪。散套針的針迹隱伏於線條間,擻和針的針迹比較顯露。擻和針在繡欣賞品上多用來繡樹幹石頭

12. 集套:集套是繡圓形紋樣的針法,以等長參差線條分皮順序進行,繡時後皮線條嵌入前皮線條中間,絲絲相夾,並銜接著再前一皮線條的末尾。每一針針迹都要對準圓心,在近圓心處要做藏針。

13. 正搶:用齊針分皮前後銜接而成,由外向內順序進行。

14. 反搶:用齊針分皮前後銜接而成,由內向外有規則地進行,絲理方向一致,皮頭相互銜接。


(百度百科)

湘繡專業術語

【湘繡專業術語介紹】


  1. 繡地:又稱"底子"、"地子",即安在繃架上的刺繡料子,有綢、緞、紗、布等。
  2. 花樣:刺繡稿上的圖案稱爲花樣;勾在繃上的稱爲"墨樣"或"紋樣"。
  3. 一絨:一根花線的二分之一稱一絨。
  4. 劈線:即將一根花線分爲若干份。
  5. 一絲:一根花線的十二分之一稱爲一絲。
  6. 起、落針:刺繡過程中運用繡針的兩個動作,自下而上的稱爲起針,自上而下的稱爲落針。
  7. 針法:針法是刺繡中運針的方法,也是線條的組織形式。
  8. 針腳:每一針繡出的線條,俗稱針腳;線條長短,又稱針腳長短。
  9. 絲理:又稱"絲縷"或"絲路",是刺繡線條排列的方向。
  10. 皮頭:在每個刺繡小單位中分批繡制的層次,術語稱"皮頭"。
  11. 出邊:凡是分皮繡制的針法,第一皮即稱出邊,亦即物體邊緣的第一皮。

(百度百科)

2008年4月3日

(ㄒ|ㄝˊ)
1. 有花紋的絲織品。
2. 唐˙薛濤˙海棠溪詩:「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紗。」



夾纈 (ㄐ|ㄚˊ ㄒ|ㄝˊ)
1. 一種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
2. 始於秦、漢之際,唐代以後非常普遍。
3. 用兩塊木板雕刻同樣圖案的花紋,再將絹布對折(折成W狀)夾二 板中,然後在雕空處染色,成為對稱的染色花紋。
4. 後發展為用鏤花油紙版塗刷印。
5. 所染成的織物亦稱為「夾纈」。

蒼南印染藍夾纈


傳奇夾纈

  1. 唐代把通過印染製作出有花紋的織物,叫作“纈”。
  2. 中國傳統印染物有“四纈”,根據不同印染工藝形成“纈”的方法而命名為“夾纈”、“蠟纈”、“絞纈”、“灰纈”。
  3. 夾纈曾是唐代流行的印染工藝,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薩所穿著的便是夾纈彩裝,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正倉院等也都有少量實物作為“國寶”珍藏。
  4. 這種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工藝,一直在浙閩交界的蒼南地區一代一代傳承著。江浙一帶農村婦女經常穿著的藍印花布衣服,就是由該工藝製作而成的。
  5. 這種堪稱中國傳統印染工藝活化石、具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學術界冠名為“蒼南藍夾纈”。
  6. 蒼南夾纈圖案,藍底白花,色彩調和、對比強烈。
  7. 夾纈在浙南地區又稱“方夾被”、“雙紗被”、“敲花被”、“百子被”、“雕花被”和“狀元被”等,多用於新婚被面、門簾床沿、頭巾服飾等。


手工打靛

  1. 藍夾纈的染料來自植物。
  2. 藍草經過漚制可得到靛藍,其植株多藥用,即板藍根。它在水中和織物相遇,再在空氣中氧化成靛藍色,長久不褪色。
  3. 在化學染料一統天下的工業時代,只有那些苛刻的國際染品才必須用這植物染料,因為無污染,環保,無副作用。


一度失傳

  1. 夾纈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蒼南鼎盛時,每條大街和鄰街的一些中心村落,均有印染夾纈的作坊。其中,最有名氣的是仙居鄉湖廣店村的戴氏夾纈世家。之後,夾纈被逐漸淘汰,製作藍夾纈的人也漸漸稀少以至消失。一直到了1997年,土夾纈沒落了,再也不見一個人來染布。
  2. 陳松堯自十九歲開始,陳松堯便開始隨父親製作藍夾纈,到他這裡已是第四代傳人,祖輩一直以此為生。為了恢復老夾纈,他花了不少的銀子。陳松堯的靛青是定購的,價錢還要隨行就市;雕版是在瑞安定做的,現在他的宅子裏還存有一副老夾版,五六年前,藤橋的文物販子出價五千元收購,被兒子拒絕了。十幾年沒有使用,這副老染版已現出斑駁的痕跡,還被蟲蛀出了一個個的小洞。
  3. 陳松堯最發愁的是粗土布無處可買,他找遍了整個中雁村,也只尋到一阿婆壓箱底的幾尺。首次試染時,他使用的是市場上買來的棉布,因為太薄,出現了絲絲滲藍,晾幹後的成品泛著亮光,沒有了原本的味道。
  4. 原是樂清市文物館長南向北說,“價錢高點沒問題,其實最根本的是市場。”現在退休在家,也是她鼓動陳松堯恢復藍夾纈的,同時她還幫助陳家爭取了一點資金。
  5. 樂清城北鄉的黃檀硐2007年底被評為中國景觀村落,它也曾因製作靛藍富甲一方,現在隨著工業染料的普及使用也不再生產了。當地大量殘留的染料坑,可一窺當年的輝煌。

參考網站http://218.108.238.136:82/gate/big5/www.zjcnt.com/zt/cnjx/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