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

豫西靈寶刺繡的風格與工藝





1. 刺繡,河南民間又叫
“扎花”,工藝淵遠流長。

2. 河南省的“
汴繡”、“洛繡”均名揚天下,並在中原地區的廣大農村傳播、發展起來。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3. 刺繡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男女的衣著服飾、繡花荷包、扇盒、佩飾掛件、新娘的繡衣褲、披肩及繡花襪底;幼童的衣帽、布制玩具、虎頭鞋等等,樣樣離不開繡,並以精妙的構思,細巧多變的針法,反映出河南婦女的聰明才智,成為精美的藝品,不僅美化自己的生活,而且體現出情愛和偉大的母愛.
(呼應陳夫人的 “母親的藝術”)

4. 在河南的民間刺繡中,以豫西地區靈寶縣的民間刺繡最為突出。靈寶婦女,人人心靈手巧,
刺繡手藝剪紙的技能,都是“母女相傳,代代傳承”。按當地的風俗,男女舉辦婚禮時,婆家只提供新房,床櫃等大件傢具,餘者全都由娘家陪送。新娘的嫁妝中,除箱櫃和被褥外,便全部是新娘的繡品,如披肩衣裙。被面、枕頂、床飾、帳沿、門簾、桌圍、椅墊、繡花鞋及各式繡花墊、襪底等等,另外一部份煙布袋、香荷包、錢包、繡花手帕等,則是新媳婦過門後,拜見長輩,待妯娌們的見面禮,並以此向公婆和前來賀喜的親友們,顯示自己心靈手巧,給婆家人留下好印象。

河南靈寶民間刺繡獨特的地方風格,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題材豐富多樣,作品多屬生活實用型

靈寶民間刺繡的圖案紋樣,
一般多采用喜慶、吉利的象徵
或是通過字音相同的“諧音”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如“蓮生貴子”、“喜鵲登梅”、“麒麟送子”、“鴛鴦戲水”、“並蒂蓮花”、“鳳凰戲牡丹”、“鯉魚穿蓮”、“百鳥朝鳳”、“獅滾繡球”、“鳳戲牡丹”等等。

2、傳播愛情,表現愛是作品的主題

靈寶又是戲曲藝術之鄉,各種民間戲曲如“道情”、河南梆子”,還有“皮影戲”等,深受當地群眾所喜愛。因此,民間戲曲、皮影藝術中故事情節,服裝、色彩和人物造型,
都被直接或間接地移植到民間繡品中。寄託著姑娘們對愛情生活、美滿婚姻的快樂心情。婦女們給子女們繡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傾注了全部的

愛。

3、民間刺繡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

民間的風俗習慣,給靈寶民間刺繡創造提供了充分顯示婦女
勤勞、智慧的機會和條件(婚喪嫁娶和重大節日),反過來說,民聞刺繡又給當地的民風、民俗鋪陳了美好、神秘的色彩。

A. 姑娘出嫁是大喜臨門,因此必須是“藍緞鞋、繡紅花.過了門就當家”

B. 新郎、新娘的新房 “鴛鴦枕、龍鳳帳,紅綢子門簾繡風凰”

C. 新娘子的嫁表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有民謠為證:

王小姣作新娘,趕繡嫁農忙又忙.
一更繡完前大襟,牡丹富貴開胸膛;
二更繡完表四角,彩雲朵朵飄四方;
三更繡完羅衫邊,喜鵲登梅送吉祥;
四更繡完並蒂蓮,夫妻恩愛喜洋洋;
五更繡完龍戲鳳,比翼雙飛是鴛鴦。

D. 婦女生育“作滿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頭靴,虎頭帽,繡花肚兜,相公帽(都離不開刺繡)。

E. 五月“端陽節”是漢民族的重要節日。
民謠說:“五月端陽太陽紅,做個香袋驅毒蟲。”


4、完整地保留和繼承了刺繡的傳統技法

靈寶民間刺繡代表性的針法是“拉鎖子”、“辮子繡”和“打子繡”。除此以外,經常使用的針法還有“包針繡”、“納紗繡”、“平針”、“盤金”、“補繡一”等等傳統技法。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繃花”和“補繡”技法:

A. 繃花,是以針引單線,廖廖數針作放射狀,繡出生動的花朵,雖屬輔助技法,但卻在繡品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針法,一般多用在
布制玩具上,如在威嚴的虎的額頭上和兩肋處各繃一朵小花,使兇猛的獅虎露出幾分憨態,形象十分逗人喜愛。

B. “補繡”,在繡品中運用更為廣泛。其特點是能使繡出的物品,產生一種
浮雕的效果.

“補繡”又細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填補繡”:其手法類似“疊繡”,是採用布、綢或其他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圖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針將圖案花邊周圍鎖邊繡牢,從而使圖案紋樣凸起,出現立體的效果。這類繡品多見於兒童兜肚、枕頭頂、童帽上. (是陳夫人指的 “貼布繡”嗎?)


(2)
“挖補繡”: 技法較為複雜,通常以白色為底,再以黑、青色布剪成所需紋樣,用刀刻去圖案不需要的部位,並在縷空處襯以鮮艷的各種布料,這種挖補繡法,在黑色紋樣中襯托出色彩鮮艷的圖案,對比強烈、明快,根出效果。
這種繡法多使用在繡製鞋墊、襪底等生活用品中.
(同日本拼布藝術所稱的MOLA)

(3)“留邊疊繡”,此種繡法技法繁雜.其手法是先將剪好的原樣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貼起來,再拼貼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為主),再用各種色彩線,由圖案中心向外用平針繡實。繡制時,在紋樣的邊沿均勻地留出一條細線,白色的輪廓襯托在色彩繽紛的圖案底料上顯得十分別致。(作法再cheak?)


文章來源: 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ity/zhuanti/08wskhn/2008-04/10/content_14782691.htm

2008年5月16日

蘇繡針法

蘇繡--手工刺繡针法介绍

  1. 直針:
    完全用垂直線繡成形體,線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比,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線,沒有和色。針腳太長的地方就加線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
  2. 盤针:
    盤針是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滾針、旋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旋針。
  3. 套針: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繡,清帶的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
    單套:又名平套。其繡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線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厘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許……;其後,依此類推。
  4. 擻和針:
    又名“長短針”、“羼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繡仿真形象。
    我國傳統刺繡基本技法,蘇繡主要針法之一。參針的一種。又名“長短針”、“羼針”。針法的組織與散套大同小異。敞套針線條重疊,較渾厚,針迹隱伏於線條間;擻和針線條平鋪,較平薄,針迹顯露。刺繡步驟:由內向外進行。第一皮用長短線條參差排列。第二皮用等長線條上下參差間隔,嵌入第一皮線條的空隙小。第三皮與第一皮線條末尾相接,以後各皮照此類推。線條組織較靈活,不受色彩層次限制,因而鑲色和順,適宜於繡花鳥、人物、樹石、書法等。
  5. 搶針:
    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著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說,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6. 平針:
    是用金銀線代替絲線的繡法。其方法:先用金線或銀線平鋪在繡地上面,再以絲線短針紮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繡紋樣而迴旋填滿,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紮的線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紮鞋底花紋。
  7. 散錯針:
    它以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達到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繡的形體逼真。
    散整針:是套針、施針、接針、長短針兼用的混合針法。
  8. 編繡:
    它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繡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繡、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繡等。這些針法都適用於繡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爲“圖案繡”。
  9. 繞繡:
    這是一種針線相繞、扣結成繡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繡、辮子股和雞毛針,都屬於這一類。打籽:它是蘇繡傳統針法之一。可以用它繡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繡圖案畫。
  10. 施針:
    施針是加於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並,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11. 輔助針:
    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繡形體的針法,而是爲了增強所繡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採用的輔助性針法。歸入這一類的針法有:輔針、扎針、刻鱗針等。
  12. 變體繡:
    刺繡中,有一些借助於其他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常規刺繡發生變化的特殊繡法,就是變體繡,其中包括染繡、補畫繡、借色繡、高繡、摘綾和剪絨等。染繡:元代繡品中的人物、花鳥多用墨描眉目,以畫代繡。染繡的方法,就是從這兒開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按工藝分類

  • 亂針繡:
    顧名思義是針刺很亂的一種繡法,其實這是一種似亂不亂的刺繡,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用這種針法繡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橫斜線錯綜組合,交叉摻合而成,再經過一次再次的分層摻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爲止
  • 平針繡:
    平針繡相對亂針繡來講,線條的排列比較整齊,起針和落針都非常有規律,用這種針法繡出的作品較爲平整,在繡制植物尤其是花類時較爲常見。

蘇繡針法圖示

資料來源:蘇州廣播電視大學


http://picasaweb.google.com/reginahung8/ciEGjJ?authkey=2HTrp37y2gY